国土保护是同盟立国后触发的重要防御机制。当同盟等级达到30级且占领任意一座郡城时,即可立国并激活国土保护功能,该郡城范围内的所有城池(包括未完全占领的)将自动获得保护状态。这一机制的核心目的是防止敌对势力通过俘虏玩家快速连地扩张,国土保护状态下敌方需先完成镇压操作才能对受保护领地发起攻击,这为防守方争取了战略缓冲时间。

国土保护的解除存在三种主要途径:同盟盟主主动解散国家、敌对势力攻占国都郡城,或通过镇压指令逐步瓦解保护状态。镇压操作要求进攻方重新铺路至目标领地附近,击败守军后等待5分钟才能完成镇压,这一过程模拟了古代战争中逐步推进的军事行动。首次被镇压的领地享有8小时免战期,第二次缩短至4小时,第三次后保护失效,这种递减设计既防止了无限制防守,也为进攻方保留了战术空间。

从军事演练的角度看,国土保护机制深度还原了古代战争中的攻城掠地逻辑。进攻方需要像真实战场那样先建立前沿阵地(铺路),再通过局部战斗(镇压)逐步蚕食敌方领土,而非简单的兵力数值对抗。防守方则可通过合理利用免战期调整防线部署,甚至借助九宫八卦等战术建筑强化防御。这种机制迫使玩家必须考虑补给线维持、战略纵深等真实军事要素,使游戏体验更贴近历史战争策略。
国土保护的持续时间与触发条件使其成为同盟层面的核心战略资源。一个郡城的得失直接影响整个区域的攻防态势,这要求同盟成员必须协调行动,在关键节点集中力量防守或突破。游戏通过这种设计强化了团体协作的重要性,玩家需要像真实军事指挥官那样权衡局部利益与整体战略,这种深度互动恰是军事演练的核心价值所在。

从技术实现层面观察,国土保护并非简单的数值增减效果,而是通过改变地图连接规则创造新的战术维度。当保护生效时,敌方无法利用被俘虏玩家的领地进行跳板式扩张,必须遵循真实的地理推进原则。这种设计有效遏制了闪电战术的滥用,促使玩家采用更符合历史逻辑的渐进式扩张策略,使游戏的整体节奏更接近真实古代战争进程。